警视在线

当前位置:首页> 新闻中心  > 法治在线

1成真货掺9成假货,成本1万多卖13万多,这伙骗子如此网售“低价正品”

来源:扬子晚报 作者: 时间:2024/1/5 11:10:14

顾客线上联系到自称销售“高品质塑料产品”的卖家,打款13万多元购买了30吨PPR塑料产品。拿到货后傻眼了,竟是回收塑料!顾客报案后,高邮警方牵出了系列诈骗案,该团伙已在全国多地诈骗作案多起。5日,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案件详情。

照片和视频显示质量可靠,网购到手竟是劣质产品

“出售PPR塑料制品,可用于再加工等多种用途,价格低于市场价。”去年下半年,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,有卖家打出这样的广告,吸引了相关企业关注,其中包括高邮一家企业。该企业负责人刘洪(化名)知道,这种PPR塑料市场正常售价约为每吨5000元。

刘洪和对方联系,得知卖家出售的PPR塑料价格实惠,每吨售价4500元,低于市场价。由于没有现场验货,刘洪提出线下当面交易,没想到,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。对方在线客服声称,最近生意很忙,没有时间接待,可以发产品展示视频。出于种种考虑,刘洪同意了对方的交易方式。

通过对方发来的照片和视频等资料,刘洪看到了这些产品。视频显示,这些产品的确是PPR塑料制品,色泽为白色,质量不错。很快,双方达成购买协议,刘洪在线支付了137700元,购买了30吨。

然而不久后刘洪收到货物时却傻眼了。原来,和视频及照片中展示的不同,实物压根不是所谓的PPR高端塑料制品,看上去和回收的劣质塑料差不多。“有很多劣质塑料掺杂在里面,只有外面一层是PPR塑料,这样的产品拿回来我们压根没法使用。”刘洪与对方交涉,可对方一直没有给出退款退货承诺。

图片

劣质塑料

表面上开厂暗地里犯罪,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诱惑买家“上钩”

刘洪思前想后,决定报案。高邮市公安局甘垛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侦查发现,这并非消费纠纷这么简单,网络卖家这种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。通过刘洪提供的银行卡交易线索,警方明确,这是诈骗团伙实施的有组织有预谋诈骗犯罪,且受害人不止刘洪一位。

警方侦查发现,该团伙共有三人作案,他们表面上在镇江开办了一家塑料工厂,实际上以办厂做生意掩饰违法犯罪行为。这伙人的具体作案手法是:在网上发布销售塑料制品广告,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的目光;买家“上钩”后,便以线上交易的方式向买家发货,掩盖产品品质低劣的事实。

在掌握了大量犯罪事实的基础上,甘垛派出所民警奔赴镇江句容,将三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。到案后,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据悉,除了高邮当地的买家上当受骗外,在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、安徽省蚌埠市以及浙江省台州市,这伙人共实施诈骗5起。

图片

嫌疑人落网

警方提醒:网购促销套路多,消费者需擦亮眼

经查,去年下半年以来,这伙人用品质不好、价格低廉的沉底料冒充高端PPR塑料,通过1:9的比例,在销售的产品中仅添加一成PPR塑料,其余九成均为低价塑料。他们将产品以高价出售,诈骗金额高达30万余元。

办案民警介绍,嫌疑人出售给高邮受害人的塑料制品成本1万多元,却向受害人卖出了13万多元的高价。三名嫌疑人中的一人交代,他们随机将发货地点定在常州郊区的马路边,这样卖家就无法得知卖家发货的地址。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供述,他们卖给客户的产品只有表面一层是PPR塑料,其余都是乱七八糟的塑料。目前,三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,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
警方提醒,不要轻信网上的视频和卖家的花言巧语,不被各种促销套路、“假优惠”陷阱误导,应选择资质齐全、信誉较高的卖家交易。一旦发觉上当受骗,及时向警方报案。

通讯员王宇轩记者黄静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陈咏

校对盛媛媛

编辑:李连杰
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联系本网010-53351827,邮箱928479055@qq.com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“来源”中国警视网“、“中国警视网.警视在线的图片、文字、视频,版权均属中国警视网《警视在线》栏目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。